在座谈会上,很多农口部门和地方负责人不同意,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提出四川省可以开展农工商一体化试验,并安排邛崃、广汉、新都三个县试点。
一方面,新冠疫情结束后发达国家开始纷纷追求产业链的韧性,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得更加碎片化,这会降低资源的全球配置效率,进而抬升很多产品的价格中枢。这就意味着,一旦美联储开始降息,随后的降息幅度与节奏又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主要大国政治内视性增强,这就决定了2024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继续显著恶化的概率较低。我们需要担心的,则是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之后,是否会果断实施他近期表态的新的对华政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碎片化重构一方面会降低资源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升全球通货膨胀中枢水平,另一方面则可能对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枢地位造成显著负面冲击。笔者认为,2024年美联储首次降息的时间不会早于6月份。从2022年起,全球经济由长期性停滞格局转为滞胀(Stagflation)格局,该格局的特征可概括为三高一低(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
另一方面,2023年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强于预期,这从需求角度支撑了较高的通胀率。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就处于上升趋势,例如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红海危机等。这次会议长达一个多月,讨论的政策相当细致,包括要给下乡知青木材盖房子,要保证女知青每月有两天休息时间。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期间,副总理王任重曾经根据华国锋要求,召集部分与会中央委员征求成立农民协会的意见。随后,主持制定了两个农业文件:一个是中央关于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五年的通知,强调防止收购过头粮,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虽然八十年代刚刚开始华国锋就离开了政治舞台,但是,要研究活力迸发、别开生面、与传统中国政治大异其趣、在漫长历史上难得一显的八十年代政治和改革,华国锋研究不可或缺、至关重要。这次会议发生了包产到组问题的争论。
与同时期、同资历其他领导人相比, 华国锋的特点是,了解农村情况,熟悉农村政策。突破发生在地方,主要是四川、安徽等
1979年3月,国家农委召开七省三县农村工作座谈会。强调重视发展地方五小工业(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和小水泥厂),对文革中的社队企业发展有重要推动。属于广大群众中的大量的问题,不要一个一个都批判。在座谈会上,很多农口部门和地方负责人不同意,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提出四川省可以开展农工商一体化试验,并安排邛崃、广汉、新都三个县试点。
当时最突出的问题是女知青受到基层干部性侵,周恩来华国锋等中央领导非常重视。虽然八十年代刚刚开始华国锋就离开了政治舞台,但是,要研究活力迸发、别开生面、与传统中国政治大异其趣、在漫长历史上难得一显的八十年代政治和改革,华国锋研究不可或缺、至关重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子和李东海的玉米种子对后来农业增产影响较大。1980年1月,国家农委召开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31日,华国锋听取会议汇报,政策态度没有明显变化:责任制和包产到户、单干不要混同起来。
华国锋谈农村政策方方面面,谈人民公社内部管理,甚至农业生产各种活动,都详细具体。1978年8月,华国锋从南斯拉夫考察回来,亲自主持召开 人民公社、国营农场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座谈会。
当时的国家农林部是中央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华国锋的这些部署推动了农村工作转向生产为重心。这个会议虽然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实际效果虚化了阶级斗争为纲, 强调了 坚持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问题,强调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工作重心实际性转移。
1973年6月,华国锋主持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强调要做过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提高知青安置费标准、口粮标准等新政策。华国锋主政两个月后, 1976年12月,提议并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参加会议者有县委书记以上领导干部五千人。农村改革是政治大转折所意外生成,如同杜润生所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华国锋主持成立了国务院知识青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农林部。这次会议长达一个多月,讨论的政策相当细致,包括要给下乡知青木材盖房子,要保证女知青每月有两天休息时间。半年后,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华国锋辞职正式确认并昭告天下。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了两个农业文件,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和人民公社六十条修改草案。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时代结束,华国锋主政之初,农村改革就开始起步。
华国锋从调入中央分管农业到担任最高领导共10年,其中主政之前六年,主政之后四年。但是,迄今为止的农村改革史研究,华国锋研究是明显薄弱环节:有盲区,主要是缺少关于华国锋的专门研究,也有迷思,主要是把华国锋的作用标签化、简单化,甚至作为改革叙事的背景来处理。
华国锋初到中央,马上参与主持国务院召开的棉油糖会议,面对棉油糖生产十年徘徊局面,主持研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棉农化肥和布票补贴。这次会议发生了包产到组问题的争论。
3月26日,万里秘书将邓小平批示传达到国家农委,正在推进中的农民协会筹备工作随即终止。这是华国锋主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虽然会议名义是农业学大寨,但核心主题是揭批四人帮,批判四人帮只抓革命,不促生产、批唯生产力论。从当时中央领导层的基本政策态度来看,在维持人民公社体制、反对家庭经营方面有高度共识,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位中央领导人当时已经意识到需要冲破人民公社体制,重建家庭经营,只有个别地方领导人对人民公社体制产生了根本性怀疑。五月起,华国峰到南方八省做了两个月农村调研。
他讲话强调:总的要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要提倡定额管理,加强责任制,究竟怎样搞得好,不要一刀切。华国锋与纪登奎共同管农业,持续到1976年初华国锋担任国务院总理,纪登奎以常务副总理重新管农业。
九月,中央召开各省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主要是胡耀邦、万里等主持,华国锋没有参加,也未见表态。华国锋还主张成立农民协会,他认为,在地主富农摘帽之后,原有的贫下中农协会已经不适应,但仍然有必要建立全国性农民组织。
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史,华国锋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两个文件,是在华国锋的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纪登奎主持起草。
华国锋这封信和随后工作部署,对于后来社队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一种以纪登奎、华国锋为代表,坚持1962年制定的人民公社六十条的政策思路,允许给予农民适当经济自由。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整个文革期间,农村政策的纲领和前提,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是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出发,部署各项农村工作。我们劝这样的同志不要重复叶公好龙那个故事, 讲了多少年的社会主义,临到社会主义跑来找他,他又害怕起来了。
(2024年6月2日) 进入 赵树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华国锋 农村改革 。他的领导工作风格内敛温和,无论是处理一般工作问题,还是处理政策问题上的不同意见,都包容宽厚。
华国锋能够比较多为农民和农业生产考虑,坚持维护60条中农民的经济自由权,政策主张相对务实,成为激进化政策潮流中的稳健力量。1971年3月,华国锋调到中央,接替纪登奎分管农业、财贸和国务院办公厅。
信中尖锐批评了社队企业的反对者:他们不但不支持热情的群众,反而向群众的头上泼冷水。他从南斯拉夫受到启发,认为人民公社要进行体制改革,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要从事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实行农工商联合经营,没有加工和流通,人民公社就搞不上去,农业就只能是殖民地。